2015 台湾 ►台北/桃园 ►老四川巴蜀麻辣燙,吃在台湾,味在四川 (2)


在台北的第一个早上,很早就爬起了床。当晚入住在桃园的 168 汽车旅馆,睡得还挺舒服的。旅馆提供简餐供入住的旅客享用,选择不多,但足够饱腹。我不敢吃太多,因为中午会与小陈和他的姐姐们共餐。台湾人的热情早在两年前领教过,那时几乎出动了他们整个家族的成员为我们洗尘,我们两家的关系也就在那一天起结下了很深的缘分。



今天的行程将会到台湾新北市瑞芳区的《九份》。收拾好行李,等待着小陈带我们到陈大姐的家,把一部分笨重的行李箱寄放在哪儿。任务完成后,大伙儿一起到桃园市的 《老四川巴蜀麻辣燙》 吃麻辣锅,这家麻辣锅是他们常光顾的餐馆。

中午的台北,天气依然吹着冷风。在寒冷的气温下吃份麻辣锅是最好的选择。 台湾人爱吃火锅,尤其是麻辣锅,更到了迷恋的程度。在市区里,火锅店可说是高度的密集,市场竞争也蛮大的,但只要好吃,价格合理,人群依旧拥挤。

陈大姐的公寓楼下有一台很酷很酷的坦克车,很难得可以和它近距离拍照,实在是太酷了!

台北桃园市的《老四川巴蜀麻辣燙》 有着非常浓厚的中国设计,红得鲜艳夺目的装潢让人食欲大增。店里喊着 “吃在台湾,味在四川” 的口号,仿佛在告诉你这里的口味绝对够四川,绝对会让八方食客吐舌淌汗,为之倾倒拜服。


巴蜀又称为四川,巴山蜀水的气候让四川人以吃麻辣来抵御潮湿多雨的气候。巴蜀麻辣燙的精妙之处在于花椒带出的香和麻与辣椒之辛辣,这种麻辣和我在大马吃过的麻辣锅绝对有天差之别。我在大马吃过的麻辣锅,辣得让人失去味蕾,顽强的辣味胜过花椒的麻香,缺少回甘,是两种决然不同的口感。或许大马的气候常年都是大热天,对麻辣没有多大的喜好(少接触),但我们却偏爱泰式冬炎,两个不同的国度所吃的辣都很不同。

在大马,我们偏爱各种辣椒、烤香了的干虾膏 (马来盏 Belacan) 等的香料所制成的参巴马来盏 (Sambal Belacan)。有人说,想要了解马来西亚的美食,首先就要先知道什么是参巴马来盏。马来西亚人,无论是什么种族,可说已到达无 Sambal Belacan 不欢的程度,强硬又顽强的辣度对我们来说绝对吃得很爽!

红得夺目的建筑造型

餐厅里弥漫了一股很浓厚的中国风,门前摆设的那一尊雕像带有几分禅意。

好喜欢这幅天花板,好炫目

自拍是少不了的动作

平时鲜少接触麻辣锅,所以我对麻辣锅并没有多大的喜好, 可是万万没想到 《老四川巴蜀麻辣燙》会让我对麻辣锅彻底的改观。

陈大姐和陈二姐负责点餐,上桌的是麻辣与养生鸳鸯锅。台湾的服务业非常专业,而且心思细腻,虽然陈家姐妹点了让我数不尽的食材,但服务生会依据程序和进食的速度把食材送上,避免食材会占据桌子的空间,而且还会很温馨的告诉我们放食材的先后次序。上桌的食材有五花牛、健康五花肉、天妇罗、蔬菜拼、各种菇类、各种丸类等等。

桌上的鸳鸯锅分别是麻辣汤底和养生汤底,但最受欢迎的当然属麻辣汤啦!麻辣汤底有着葱、姜、蒜,这三种香气,同时也带着辣椒、胡椒和花椒的辣味,每喝一口汤底都让人神魂颠倒,顽强的辣味又不至于让味蕾受苦,花椒的麻和回甘又不至于让舌头失去知觉。吃麻辣锅必须要搭配上店内的招牌酸梅汁,话说这酸梅汁可解辣,果然是相得意彰的好滋味呢!

由于吃麻辣锅吃得津津有味的,另一边的养生汤底与强烈的麻辣烫对比下逊色了不少。养生汤使用了大量的蔬菜、鸡骨、猪大骨和各类中药食材经过四十八小时熬煮而成,汤头淡却清甜。麻辣烫里的鸭血和豆腐卤得入味,虽然我不喜血类的食物,但也小试了一口,口感的确很嫩,而豆腐也好扎实。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 《川味凉粉》。不大喜爱吃凉拌的我,对着这一碟川味凉粉有点不知所措。甜甜酸酸带着点麻辣的凉粉好开胃,QQ 的,拌着饭一起吃也很好吃,桌上的川味凉粉几乎被我和陈二姐吃光了。

陈家的热情招待真的无微不至,一直不断的帮我们夹菜,担心我们吃得不够饱,热情得让我也不好意思呢~ 无论如何真的很感恩。在台湾有你们的照顾就好象有亲人在身旁一样,这也是我喜爱到台湾的其中一个原因。


《老四川巴蜀麻辣燙》 果然名不虚传的,回到大马后,我还无时无刻想念那麻辣锅的香呢!


《老四川巴蜀麻辣燙》

免费提供的八宝茶

川味凉粉里头有花生、QQ滑滑的凉粉,看起来好像很油,但是却不会太腻,吃后还会回甘,非常好吃。

三香三椒 三料,七滋八味九杂,绝对让你畅快淋漓,回味无穷

风味芝麻酱使用了腐乳、香油和各种特调的材料,沾红锅可减低辣度。

各种菇类食材

海鲜拼盘

如果我没记错,这应该是梅花猪肉,一大碟的,吃得非常豪爽。

看那像雪花般的条文,好美噢!

我特爱麻辣烫,每一口都让我很满足。

餐后冰品





地点/ 北台湾/桃园市

餐馆/ 老四川巴蜀麻辣烫(桃园店)

地址/ 桃園市大興西路二段34號


Facebook




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▬

发表评论

2 评论